产品与服务
联系我们

公司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白下高新区永智路10号
联系电话:025-85495790
邮箱:yourspaul@njwiseco.com

薪酬管理


(视频呈现:华君战略薪酬管理体系建设路径及部分成功案例)



薪酬管理体系变革,是企业之大事,关乎企业和员工的切身利益。故薪酬体系变革,不得不慎之又慎,以求得维稳和

激励、短期激励和长期发展的均衡兼顾。


华君咨询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及咨询实践,创立了薪酬体系设计的“7步成诗”法。并提出:一个好的薪酬结构除了具备专业性、系统性之外,还必须是”活的”(动态易调整),面向未来的,而不是凑出来的 ”伪结构”,一调就乱。




华君咨询团队结合长期咨询实践,对薪酬体系的设计及实施要点略阐述如下(具体薪酬设计方法论,欢迎联系我司顾问,索取详细介绍): 


1、职务评估(岗位价值评估)的繁简取舍


职务评估的目的在于确定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,是薪酬结构设计的基础。


大型企业,因为岗位数众多,职务差别及复杂性较大,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及衡量的公平性无法通过简单的排序来实现,对职务评估的规范性系统要求较高。所以大型企业在做薪酬体系设计前,花费在岗位价值评估上的时间相对较多。建立评估模型、指引手册、量表评分,汇总分析等,最后排出职等表,作为薪酬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。


但是,中小型企业,因为岗位数量、复杂性较低,则可大大简化这一操作。设计出简单的职务评估表,辅导内部关键人员进行评估即可。一来可节约时间,二来可把更多时间集中于核心的薪酬结构设计上,三者,也兼顾中小企业高管的短平快心态。


所以,职务评估,大型企业宜规范系统,中小型企业,可简化操作之。尤其中小企业切不可生搬硬套,繁文缛节,耗光管理层的耐心。当然,核心的专业性还是要有的,比如评估模型和量表的设计、得分的筛选、职等表的绘制。虽然,职务评估的结果,经常被管理层改的面目全非,但毕竟它提供了一个衡量岗位价值的基础依据,此环节不可或缺。


2 薪酬策略


在完成薪酬调查分析后(如果企业对行业薪酬水平比较了解,薪酬调查过程会大大缩短),一般会拟定薪酬策略,包括整体策略和各层级的薪酬策略。整体策略是指对外部市场/行业是跟随、还是滞后;内部各层级的策略是指依据分析结果确定高层、中层、骨干、普通员工等各层级的薪酬水平基准。薪酬策略的确定,直接关系到薪酬的政策线设计。而薪酬政策线又是下一步薪酬结构设计的基准依据。


薪酬策略一般由组织领导层,根据本组织的经营策略(发展战略)、成本支付能力、外部水平综合考量确定。薪酬策略是方向性问题,设计者提供参考数据,拍板定案必须由高层做出,以确保薪酬整体水平及方向可控。


3 薪酬政策线设计

薪酬政策线的设计,是薪酬结构设计的关键。包括基准岗位薪酬中值的确定,级差的确定,经过回归分析拟合出一条薪酬曲线。该曲线可直观看出公司的薪酬水平在市场中的位置,是公司的薪酬基准线(政策线)。形成薪酬政策线的数据很关键,要根据公司薪酬策略,结合内外薪酬水平,经过反复的回归分析测算,最终也必须由公司高层拍板。


薪酬政策线是下一步设计薪酬通道的核心依据,直接决定本组织的薪酬水平。在薪酬政策线设计阶段,一般高层只定基调策略,无更多可为。


4 带宽与叠幅

带宽与跌幅确定各薪等间的跨度与重叠度,其体现的背后管理理念依然是对职位、技能、业绩三种定薪因素的考量及重视程度。由中值、带宽,可确定某个薪等的最大最小值,确定薪档的档差。由薪等间的叠幅,可体现出某个组织对员工能力和技能的重视程度。


带宽与叠幅的设计,要考虑行业企业的特性,不能盲目照搬。国企事业组织与全自负盈亏下的企业实体的设计,其体现的主旨要求不同,对各级人员的激励侧重点(导向)不同,体现在薪酬的带宽与重叠度设计也是不同的。

薪酬叠幅合理与否,是可以通过重叠度验证来控制的。




带宽与叠幅的设计分几种情形略解




1)等级结构,无重叠

一般国营事业组织喜欢这种做法,其体现的背后意图,是“官本位”式的等级,强调阶层差异。各岗位序列必须通过升级,才得相应高薪。“职位”因素体现比较多,对业绩和技能因素不太注重,虽然也会宣传,但事实是仍然“升官“才能“发财”,下级员工的业绩表现,可能在一些一次性奖金或额外的奖项中才能体现,工资标准中不予体现。

2)窄带低重叠

这种类似等级结构,带宽窄,各等级基本无重叠,每等级只覆盖某些岗位,其他薪等员工“不要想”。

3)宽带低重叠

这种做法,旨在拉大本薪等内部的差距,以实现对同等级岗位的高激励。其他等级员工,只有升职、职业技能进阶等,才能晋薪等。

4)宽带高重叠

这种做法,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企业薪酬结构。旨在大力鼓励员工发挥创造性,只要业绩和技能高,可以获得和高等级一样的报酬,而不必“往上爬”。

关于窄带宽带的带宽究竟多少是合适的,并无定值,从20%到200%都有,一般认为100以上属于宽带结构,但是实际操作中,不必盲目追求“宽”。传统实体企业由低到高30%到70%比较合适,具体要结合自身的规模、行业特性等,同时带宽必须结合薪等薪级级差档差等参数综合考虑,因为这些参数内部是密切相关的。


5、薪酬套改常见问题


薪酬套改是指完成薪酬结构设计后,需将现有人员套算进入新薪酬体系。薪酬套改是比较复杂的问题,做的好,薪酬平稳落地,有利于组织稳定发展。做的不好,抵触太大,容易引起负面事件。薪酬套改考虑的因素略举几点。


l高层的定位

既要考虑市场对标、组织规模等。考虑最高与最低员工的倍数差异。转型期组织,还要考虑领头人的“模范效应”,不能一味“高官厚禄”。


l中层间的平衡

中层部门干部,要兼顾部门间的平衡,还要兼顾一线部门与二线部门的平衡。现在的员工是“既患寡,也患不均”,不可不慎。


l薪酬异常员工的处理

套改中经常会出现个别阶层员工薪酬异常现象。比如原来的薪酬超高、超低、人岗薪不匹配等。处理的方法也各异,但薪酬的刚性,一般不宜硬性降薪。可结合职业通道设置、调岗、冻结增长等方法来处理,使异常者“各安其薪”。


l新员工进入

新员工主要指社会招聘人员和应届学生。前者通过任职资格评估进入薪等薪档结构即可。后者进入薪酬体系,一般适合用“小步快跑”方式。因其流动性较高、稳定性较差,所以,应在其入职前一、二年,加大薪酬激励频率,稍有成长,便有回报,以实现培养留住新人才。


l任职资格评估的使用

各层级员工进入薪酬体系,最好通过任职资格评估(当然也有更简易的操作方法),对各岗位现有任职人员进行评估,由高层推敲,最终确定其在新薪等薪级中的相应位置。


l要不要覆盖现有人员

有的设计者说,薪酬设计要坚持专业、规范性,不应该向企业现有现状妥协,不应该为了追求覆盖所有人员而设计。这是书生气的说法。薪酬设计与套改,必须尽量覆盖现有人员,基于维稳和变革成功的考虑,既要坚持规范性,也要兼顾现状。一个“一刀切”的、不切实际的薪酬方案,推行起来阻力是可想而知的。薪酬结构对现状的覆盖主要体现在带宽与薪档级数等参数上面。


l薪酬通道的不应随意破坏

薪酬通道是为了薪酬晋级、调薪等使用,一个规范合理的薪酬结构,不能仅仅为了现有人员套进去发工资就可以了,必须考虑到后续的调整、与绩效的挂钩等等日常的管理激励的功能。套改时,不能短视而随意破坏更改设计好的薪酬通道。

上一篇:绩效管理

下一篇:人才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