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前沿
联系我们

公司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白下高新区永智路10号
联系电话:025-85495790
邮箱:yourspaul@njwiseco.com

指标设计不好,绩效管理就是花架子

相信行家里手都会赞同这标题。

 

指标设计,是一个绩效管理体系中,最费力费时的部分。

指标设计不扎实不透彻,你连推行的底气都没有,即便勇气可嘉,还是心理没底,不知道推起来到底是什么效果。

 

最近遇到几家企业,就是这种情况。绩效考核的全套方案都设计好了,但就是不敢推行。HR和老板心里颠来倒去的犯嘀咕:这样到底行不行?推下去,大家会不会炸毛?会不会带来反作用?

 

指标是一个组织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石,譬如造房子,基石不牢,房子搭不劳,也住不得。

实践中,各家做绩效,都会做指标,和配套的制度,水平高低参差不齐不说,框架肯定都大同小异,大家都会找资料,然后照葫芦画瓢。

 

但是大多数都用的不好,问起来,估计没几家敢挺直腰杆说效果很好的! 究起因很多,其中尤其重要一点是指标设计的不好。没做对,没做透,没做明白。用起来当然磕磕绊绊。

 

此处略举几点常见的毛病

 

1、  指标名称不精准

有些单位的指标名称提炼的太笼统,没有经过深入的提炼剖析,比如“人力资源工作达成度”,显然过“大”,无论从数据采集、还是突出关键上,都是不好操作的。

 

如何提炼出精准的指标,必须深入分析业务,抽丝剥茧式的寻找,具体可借助一些工具,比如逻辑树,比如生产型企业的成本费用类指标,可采用下图方式提炼:

 

 

2、  指标评价没抓到核心

 

指标名称有了,就行了吗?非也。

 

光有指标名称是没法付诸操作的,指标的评价更重要。尤其一些“大“的指标需要抽丝剥茧式的分析,找到关键评价因素。如果太笼统,不突出关键因素,无法考核到要点。

 

比如某房产建设单位考核工程项目投资完成进度。这个指标名称很好出,看起来也很容易评价。但是细分析一下会发现项目包含多栋楼,有的封顶了、有的完成半截、有的才打地基,每栋楼的施工进度都不同,如何用统一标准整体量化呢?

 

有人说按投入资金金额,有人说按工程计划时间,也有人说按完成土方量……这些描述都不足以准确体现项目的整体进度。按投资金额显然不能体现实际项目完成情况,每栋楼的完成时间节点不同,折算成统一时间也麻烦,纯粹按土方量显然也不合理。有没有一个简单直接的要点,能够既考核整体时间进度,又考核整体工程完工情况呢?

 

这时候,就需要深入业务部门,去分析建筑项目的管控流程,挖掘出最能体现项目投资完成情况的核心要素。

 

经过和业务部门深入沟通,华君咨询顾问发现,工程项目会有跟踪审计,包含过程中工程量进度审计,而且会出具过程审计报告。

 

这就给出了一个简单直接的评价要点:项目工程量。既量化体现了项目总体工程量的达成进度,也隐含考核了时间节点,同时还很容易获得考核数据(审计报告里有现成的数字)。

 

所以,有效的指标,必须是要深入业务的,要跟懂业务技术的人沟通,发现管控的关键点,往往事半功倍,决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。

 

 

这个方法,在所有行业同理。

 

3、  指标计分规则不对

 

有了指标名称和评价要素,就够了吗?还是不行。

指标的计分规则,如果不对,直接让考核成为花架子。

 

一般大家都认为定量指标计分方法最简单。有数字、有公式,算一下就行了。但是,你的计分方法可能是错的!

 

比如比率类指标的计分,绝不是分子比分母乘以权重就OK的。这种方法算出的得分是错的(只有特殊情况是对的)。所以,定量指标也要有科学的计分方法。

定量指标尚且如此,定性指标更不用说了,大多数企业的定性指标,都是笼统模糊的,人为主观因素太多,起不到客观评价效果。

 

连最基本的得分都不对了,这个考核,还有什么客观公平可言?还有什么意义?就是流于形式。

 

4、  考核周期不科学

考核周期,也是在指标设计时,就必须定好的。有的企业喜欢求全。囊括所有考核周期,考核频率太高,导致员工非常反感“整天就忙考核了”,人为增加考核实施难度。月月考、季季考,加上半年年度考,考得员工炸了毛。

不合理的考核周期,应该予以优化。

 

当然,以上都做好了,考核就好推了吗?非也。

还有考核的操作流程、指标库与考核表的关系、考核的利益挂钩机制等。本篇只说指标设计的部分,这些以后有空再写。

 

 

所以,如果指标设计不好,HR和老板怎么敢实施绩效考核呢?连推行的底气都没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