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懂政策线,你做什么薪酬?
薪酬设计有几个关键步骤,其中薪酬政策线的设计至关重要。但是很多非专业者,设计薪酬时,会跳过这步,他的薪酬标准、结构是凑出来的,缺乏严密的调研测算依据。这样做出来的薪酬结构,经不起推敲,用起来也是提心吊胆,摸着石头过河。
一、薪酬政策线设计的步骤及意义
薪酬政策线的作用在于确定组织各薪等的基点,形成组织薪酬水平的基准线,并以此结合薪酬带宽、叠幅、档差等,建立整体薪酬结构通道。(这些术语有些专业性,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百度了解)。
设计薪酬政策线,要经过内外薪酬调查、薪酬分位值选取、目标初始值确定、线性回归法计算、绘制薪酬政策线等步骤。该些步骤环环相扣,数据计算步步相为依据,具有较强的专业性,绝非“凑数字”可代替。
政策线设计科学,后续的薪酬结构通道设计,其科学性严谨性得到保证,也就较为容易,再后来的薪酬套改也才能水到渠成。
所以,薪酬政策线的设计,至关重要,决不可含糊过去。
二、薪酬设计常见的毛病
(1) 伪宽带薪酬结构
薪酬结构是否合理,要看底层的参数逻辑,是否有政策线设计资料等。
整体是否真正具有系统性、动态可用性。如果下次一调就乱了,又要重新设计,那说明这个只是形式上的宽带结构。
比如下方这个,就这么凑出的一张表,没有回归分析,没有政策线,极差、档差、叠幅凌乱……这就是伪宽带结构。用起来“后患无穷”
(2) 有标准、没结构
员工工资一般都是老板或主管拍脑袋定定,没有薪酬通道结构,规模稍大,就乱了。老人觉得不公平、新人来了定薪没依据。
(3) 职务因素体现多,技能/绩效因素体现少
职位高低是定工资主要考虑因素,对员工的业绩贡献,技能水平的体现不足,尤其在一些官本位较重的改制单位,还是要“升官”才能“发财”。而员工的业绩和技能,恰恰才是决定组织效益的关键因素,应予以体现。
(4) 调薪没章法
每到年头岁尾,就为调薪发愁。各类员工业绩良莠、市场工资水平等出现了变化,想调,但是没头绪,不知道怎么调才合理公平。这是薪酬政策线和通道缺乏的弊端,普调不好调。个调又缺乏绩效考核依据。
(5) 激励无侧重点,不根据业务特点区分职位序列
不同岗位序列的责任贡献、职责风险、任职要求等,显然是不同。体现在薪酬上,其固浮比例是应该有差异的,不能一刀切。形式上的公平,不能体现差异化,则内在是不公平。
薪酬设计,事关每个员工利益、事关组织士气、事关组织未来发展,实在是兹事体大,不得不慎。
(作者微信公众号:yourspaul )